<track id="s1cv9"></track>

      1. 成泰昌包裝

        18年緩沖包裝制造商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020-07-25成泰昌414

          2012年,美國司法部認定:匯豐參與洗錢活動。為此,匯豐支付了19.2億美元罰金,并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為期5年(2012—2017)的《延期起訴協議》。匯豐同意“在任何調查中配合美國司法部”。也恰恰是從2012年起,匯豐一步一步設置陷阱,目標鎖定孟晚舟。從公開資料看,2017年2月到7月,匯豐主動向美國司法部至少做了4次陳述,積極配合美國對華為的調查。路透社發表一篇報道分析,“匯豐希望以此抵抗美國司法部針對其涉嫌反制裁提出的指控”。而證據也表明,所謂華為“隱瞞”相關信息,“誤導”匯豐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法案,也純屬公然撒謊。事實再清晰不過,匯豐以插刀華為遞交“投名狀”、充當“馬前卒”,美國一手炮制了孟晚舟事件。

        圖片.jpg

          這些信息說明,匯豐銀行參與構陷,美方指控證據存在問題,逮捕行動和審判過程政治色彩明顯。這讓表面上還在走程序的司法裁決蒙上政治疑云,也再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一個問題:應該如何認識孟晚舟事件?這是普通的司法案件,還是美國一手制造的“政治案件”?

          越來越多披露出來的信息表明,應該放在美國打壓華為和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孟晚舟事件,這并不是普通的司法案件,而是美國制造的“政治案件”。就連負責逮捕孟晚舟行動的加拿大聯邦警務國家安全部門(FPNS)在逮捕前對逮捕行動進行評估時也認為,逮捕具有“高度政治性”,并將“引發全球性的震蕩波”。也就是說,所謂違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禁令,所謂對匯豐構成“欺詐”,這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美國的政治工具,目的是實現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精準打擊。

          實際上,孟晚舟事件發生以來,美國一直都在加大對華為和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力度。就在5月中旬,美國針對華為修改出口規則,要限制全球所有使用美國軟件和設備的半導體廠對華為的供應;6月份美國再將33家中國相關機構和個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7月份,美國政客承認“說服了很多國家……不要使用華為”。美國總統前高級顧問班農明確表示,殺死華為比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更重要十倍。美國政客在評論孟晚舟事件時曾說,如果這將有利于達成史上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將有利于國家安全,“當然會在認為有必要時進行干預”。從美國這些政客的言論可知,孟晚舟事件是美國脅迫華為的一個棋子,是美國為了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阻止中國領導下一代通信技術而刻意制造的政治杠桿。這樣一種科技霸凌主義,目的就是要阻斷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升級,維護美國的科技霸權和經濟霸權。

          從歷史上看,美國科技霸凌的對象不只是華為。全球暢銷書《美國陷阱》講述了美國打壓法國阿爾斯通的故事:2013年美國為了削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而逮捕該公司前高管,最終確保美國公司收購阿爾斯通重要業務,達成其政治目的。法國國內媒體對這一事件的評論引人深思:美國長臂管轄以反腐敗或反恐為名,事實上是經濟戰的一種武器,旨在削弱外國競爭者?,F在,美國對華為故技重施,不惜“綁架”華為創始人的女兒作為要挾,也正是為了削弱華為,防止中國掌握核心科技。對此,加拿大司法界和政壇應該有清醒認識,不要天真地把“司法獨立”與政治陰謀混為一談,更不要充當美國的政治工具,而應該認識到匯豐銀行扮演的極不光彩的角色,認識到孟晚舟事件是美國制造的政治案件這一本質,早日還孟晚舟女士自由,撥開政治的迷霧、讓全世界看見正義。

          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一個企業,甚至抓人質當作談判籌碼,這種做法突破了人類文明的底線。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一直向世界推銷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原則,但是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不僅與自己標榜的價值背道而馳,更讓人看到美國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已經無所不用其極。試圖“綁架”女兒來讓老父親屈服,這是放任霸權主義碾壓人倫的紐帶,全世界有識之士聽之聞之,也會因為共通的人倫之情而對華為的遭遇感同身受。美國的行徑不會得逞,反而只會激發中國人更大的團結,激勵中國人向著高科技攀登的決心。

          近現代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唯有科技興邦,自身強大才有話語權,主動權!

          自改革開放以來,以成泰昌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不斷革新技術,讓這個世界更斑斕多彩,更加美好!


        在線咨詢在線咨詢
        0755-23303373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在線咨詢

        微信關注 在線咨詢